茳小白

《追风筝的人》读后感

“为你,千千万万遍” /题记


         小时,我望见家里的书柜上藏封着一个“风筝”,紫黄色的封面上印着五个字——《追风筝的人》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张张洁白的纸在我指尖划过,很快我便看完了这本“床头书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偷窃、救赎、成长这六个字贯穿了整本书,一段关于友谊的故事由此展开。

        关于这本书有宗教、战争、友情与爱情,其中最重要的是阿米尔的成长——从一个懦弱的男孩蜕变成一个坚强勇敢的男子汉。

        本书的时间线是跳跃性的。从出生到12岁、13岁、18岁、30多岁。这种跳跃性的写法,对作者是一道难关,但作者的灵活运用,使得这部处女座畅销全球,从而使作者获得了许多奖项。

        作者一开始就花费了大量的笔墨,来详细描绘了阿米尔小时的故事,也为后面的剧情做好了铺垫。阿米尔是一个商人的儿子,哈桑则是他家仆人的一个儿子。哈桑出生是哈扎拉人,从小,便在阿米尔他们家成长。哈桑学会说话后的第一句话就是“阿米尔”,而阿米尔说的第一句话则是“爸爸”。由此可见哈桑是一个忠诚、正直、一心只为少爷(阿米尔)着想的人,也侧面的说明了哈桑与阿米尔极其要好的关系。他和阿米尔总是一起出去玩耍、游戏,不管在哪儿,都是他们俩形影不离的身影。

        要说追风筝,他们俩也是最好的组合。一个善于切断别人风筝线的阿米尔,一个善于追逐风筝的哈桑,他们俩一出手,简直无可匹敌,默契度那是相当的高啊!

       爸爸对他们俩是极其的喜爱的,虽然其中有一个人在外人看来是主仆关系,但正是如此,爸爸不能明显地流露出对哈桑的喜爱。小时候的阿米尔过于懦弱,每次有人欺负他时,哈桑总会挺身而出来保护阿米尔。就因如此,在一次追风筝大赛后,哈桑为了追回少爷赢得的风筝,在一个死胡同遭受了阿塞夫的围攻——阿塞夫逼哈桑交出风筝,但是哈桑却誓死不同意,从而遭到了阿塞夫的强暴。阿米尔就在一旁偷偷看着此事的经过,看着逆来顺受的哈桑被阿塞夫侵犯,而阿米尔并没有像哈桑那样挺身而出去拯救阿桑——因为他懦弱。因此,自责伴随着他的一生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经过此事后,阿米尔与他一生最好的朋友哈桑分开了,阿米尔也和他爸爸一起搬去美国居住,离开了故乡,娶了一位妻子索拉雅,同时阿米尔爸爸也去世了。再经过友人拉辛汗的诉说后,得知哈桑和他妻子因为种族歧视被当街击毙。而他们有一个儿子——索拉博,并告诉阿米尔,哈桑其实是爸爸的私生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阿米尔为了做出弥补,豁出生命从阿塞夫这个同性强奸犯手中救出索拉博(可索拉博已经被玷污了),翻越重重困难带回美国,由自己抚养。后来,索拉博在一次追风筝时露出开心的神情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风筝是一个自在的生活状态,是一个懦弱的人性特征,更是一个心灵上的救赎。

评论

热度(21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